5月6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學術指導,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神州控股、神州信息、神州數碼集團共同主辦的2023數云原力大會“數據資產•金融核心競爭力”主題論壇在京舉辦。論壇圍繞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發揮數據價值,如何“管好”“用好”數據資產,如何評估、交易數據資產,如何應對數據治理、應用、安全隱私及合規等挑戰展開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發表致辭,從經濟學角度闡述了數據資產的幾個關鍵性問題。
第一個且最為重要的是產權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強調了產權對經濟體制的生產制度結構及其運作的作用和意義。產權確定之后,任何機制都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當前產權仍存在很多糾紛,比如經常被詬病的隱私權問題,這與數字資產的產權尚無成熟確定的理論和方法有關。所以,未來數字經濟要想取得發展,需要突破產權問題。
第二個關鍵問題是定價。知識產權交易涉及定價問題,美國采用公共服務私有化的模式,即以金融的方式來解決此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數字的可復制性,它并非具有稀缺性。經濟學是研究稀缺問題的學問,當資產無稀缺性可言,就會產生資源配置、定價、交易機制等問題。對于數字資產,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含糊。如研發開源模式的推廣、分布式的推廣中,數字資產的保密性,以及它作為固定資產的價值經常會受到侵蝕。
第四個問題是外部性。外部性是確認政府監管甚至管制合理性的最主要的理論之一,是劃分公共財政和私人金融活動的一個理論邊界。因為有外部性,政府可以通過公共財政和征稅的方式取得資金。但數字化的發展經常將外部性內部化,針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過去政府會通過調控或機制來實現平衡,而現在不會這樣了。例如,全球基準利率即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定價的主導權一向在英國倫敦,其產生的導因是歐洲美元市場的出現。通過數字化啟動機制改革,就無需將20家銀行的報價匯聚上報美國的洲際交易所(ICE)并需后者批準的環節了,這有效推動了離岸美元定價權的回歸,大大提升了美聯儲貨幣政策操作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的格局將進一步出現深刻變化。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包括ChatGPT的出現),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正在被顛覆。面對這些變化,中國作為大國應該積極擁抱和踐行數據要素應用與數字化轉型,從而為全球新發展格局做出貢獻。
(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