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動態
    行業觀察 | 曾剛:美聯儲加息背景下的歐美銀行業風險
    2023-05-26

    以下文章來源于金融科技研究 ,作者金融科技50人論壇

    導讀:近日,由金融科技50人論壇聯合神州信息、高景立學共同推出的“2023數字金融公益直播課”第三期順利開講。本期嘉賓邀請到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金融科技50人論壇學術成員曾剛,分別從“系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對銀行業風險的判斷與展望”“對中國銀行業的啟示”四個方面,闡述了“美聯儲加息背景下的歐美銀行業風險”

    以下為實錄內容:

    硅谷銀行事件已發生一個多月,從最開始恐慌到現在美聯儲及FBI等監管機構形成快速政策反應,事情逐漸得到平息。然而,歐洲一些重要銀行包括瑞士信貸也陷入困境,雖然其業務結構與硅谷銀行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困境背景可能差不多,銀行業風險正在蔓延擴散。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對歐美銀行業的風險根源做出分析,希望從中國金融業角度汲取經驗教訓,做好防范。

    很多人認為硅谷銀行事件是由于銀行經營管理不善、偏離主業等自身管理層面問題導致。但不可忽略的現實是,硅谷銀行、美國第一國民銀行以及歐洲瑞士信貸均出現困境,整個歐美銀行業面臨系統性風險,這與過去一段時間貨幣政策變化所導致的利率變化有著極大關系。金融機構主要做投融資服務,商業銀行以存貸款息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包括財富管理類業務也高度依賴金融市場利率的變化。2020年以來,為了應對疫情,全球主要國家采用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2022年以來,為應對通脹壓力不得不大幅加息,這很大程度上擾動了整個金融體系賴以生存的基礎。

    首先,美聯儲在通脹推動下的加息進程給賴以息差生存的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影響金融市場定價環境,包括對于債務市場的重新定價帶來非常大的沖擊。在高利率的環境下停留時間越長,在低利率環境下的定價的所有資產價值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對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帶來巨大變動。盡管美聯儲的加息進程接近尾聲,但去年下半年增速開始放緩的CPI還是超過通脹目標,高利率環境將會繼續維持,這并不意味著風險的結束。

    其次,美聯儲加息帶來銀行融資成本的上升,在競爭環境下會引發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從而影響資產價格。硅谷銀行債券類的資產因為流動性好、信息比較透明,風險第一時間反映出來。貸款因為非標性質,約束力和透明度更差,其價格無法及時反映出來,隱藏風險更大。盡管硅谷銀行與瑞士信貸銀行業務存在差別,但是原則上遭遇問題屬于同一類,主要是由于美聯儲加息所導致的資產負債狀態發生變化,繼而以流動性風險的方式反映。

    第一,從硅谷銀行事件來看。美聯儲加息過程是有風險出現,以往美聯儲加息引發的風險會對發展中國家產生巨大影響,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次貸危機蔓延到美國本土,對全球金融市場以及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極大沖擊。而這次加息風險沒有直接出現在發展中國家身上,反倒是發達國家出現了流動性風險。這是由于過去發達國家資金多流到發展中國家支持其發展,現在資金互相流動,說明世界格局和全球金融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硅谷銀行事件的爆發標志著當前金融系統性風險出現。一方面,硅谷銀行本身比較特殊,其經營對于科技行業支持較多,大約有超過30%的科創類企業客戶。此次事件不僅對金融行業產生影響,而且對科技行業帶來直接影響。另一方面,硅谷銀行模式被很多國家學習,此次事件也引起了它們對于科創金融的擔憂。因此,分析硅谷銀行事件的對于業務和金融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第二,從硅谷銀行發展歷程來看。2020年疫情后,銀行資產規模和業務結構發生很大變化。2019年前,硅谷銀行擁有幾百億美元的資產規模,貸款不多,屬于中小型的銀行。疫情后,銀行負債規模、存款規模、資產規模迅速擴張,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硅谷銀行的存款由760億美元上升至超1900億美元,增幅近2倍,屬于中大型銀行。銀行快速擴張與科技泡沫直接相關,穩定性很差,容易出現流動性緊張。為應對疫情的沖擊,以美聯儲為代表央行采取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科創基金等投資規模的急劇增長。在資金充裕、貸款端不足的情況下,硅谷銀行更多將資產投入等級比較高的國債上,資產結構逐步發生變化,由此將風險敞口更大暴露于利率風險上,業務結構變化與美國經濟環境、金融市場環境以及科技型企業環境高度相關。

    第三,美聯儲加息引發負債和資產“雙殺”。資產端體現為國債與MBS價值持續縮水,負債端受壓被迫虧損變現,最終導致資不抵債。負債端體現為低利率導致利率敏感性資金流出,高久期加大風險,未受保的批發性資產為主,導致恐慌性擠兌,科技型企業調整以及資金流入有限。

    第四,硅谷銀行本身是否會導致系統性風險?盡管都是流動性問題,硅谷銀行事件與雷曼事件還是有很大區別。經過十幾年金融監管改革,全球金融監管對銀行高風險業務的管理不斷增強。一方面,硅谷銀行底層資產實際上還是有價值的,持有的國債及部分貸款可能面臨擠兌但是風險更小。隨著貨幣政策變動和調整,國債價值可能又會回升,底層資產價值客觀還是存在,更多是流動性的問題。反觀雷曼銀行底層資產價值很小,打包無數層垃圾資產轉給各種各樣金融機構,這樣“擊鼓傳花”游戲必然導致體系崩潰。另一方面,硅谷銀行存在一定的無形資產,在特定領域當具有一定的壟斷地位,擁有很多客戶資源。從目前來看,硅谷銀行事件的風險具備可控性,遠未到次貸危機的地步。

    再次,我們對于當前銀行業風險做幾個判斷與展望。一是對金融體系的風險傳染性以及沖擊不如雷曼銀行事件,由于業務模式不具備普遍性,目前斷定系統性風險為時尚早,但是尚不確定恐慌蔓延情況;二是考慮到硅谷銀行在科創領域的獨特地位,此次事件對科技企業、科技金融行業生態以及金融市場都將產生較大震動;三是由于硅谷銀行客戶資源以及市場影響力,其大概率在美聯儲擔保下被收購,對于接管機構的資產評估很重要;四是加息對美元資產價值的影響具有普遍性和持續性,不排除后續有更大風險暴露,金融市場波動疊加加息對需求的抑制,美國全年的經濟運行風險加大。

    最后,我們探討此次事件對中國銀行業啟示,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在貨幣政策方面,收放有度,把握平衡。我們認為此次調整最大問題在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急速轉向,導致金融機構沒有時間、能力以及有足夠工具對沖較大的利率風險。我國央行也反復強調,要收放有度、把握平衡、有松有緊、把握邊界。第二,在監管政策方面,負債競爭,資產估值。貨幣政策轉向過程當中,監管引導非常重要,如果放任銀行定價,對中小銀行壓力很大,要防止優質機構被“錯殺”,尤其在加息環境當中,對銀行存款定價的競爭是要有引導。既要響應利率市場化需要,又要避免無序競爭所導致對中小機構的負債端穩定性的極大沖擊。第三,在商業銀行方面,利率風險管理,流動性管理,專注主業,保持合理發展速度。我們要高度關注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具體體現是資產負債管理,既要匹配利率,又要平衡流動性風險。銀行還要高度關注主業,保持合理發展的速度,防止過快發展。以硅谷銀行來看,如果沒有2020年后的高速擴張,或許銀行依然存在,這是我們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上需要去考慮的話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江市| 咸阳市| 芒康县| 哈巴河县| 广安市| 祁东县| 尚志市| 夏津县| 和田市| 孟州市| 五华县| 雷州市| 威远县| 城固县| 广饶县| 房山区| 关岭| 威信县| 肇庆市| 黑龙江省| 张家口市| 庄浪县| 中江县| 桐乡市| 卓尼县| 上思县| 栾城县| 靖远县| 三门峡市| 任丘市| 神农架林区| 平潭县| 营山县| 岚皋县| 霍城县| 肥西县| 桓台县| 偃师市| 子洲县| 芒康县|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