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金融街論壇, 在“數據治理與金融科技變革”平行論壇上,神州信息副總裁戴可共同參與了關于“討論數據治理以金融科技變革的問題”的圓桌討論。
戴可表示,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神州信息為國內銀行及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科技服務。例如,在銀行領域的業務覆蓋了從前端渠道到中后臺風控、核算、賬務等多方面的系統建設服務。目前,圍繞金融機構數據資產治理和應用等方面,神州信息進一步聚焦行業在中后端的數據治理的空白和痛點,加大力度,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神州信息副總裁 戴可
“未來,希望我們在推動整個行業的數字化的轉型當中,能貢獻科技公司自己的一份力量”戴可強調。
數據治理工作如何開展?
戴可認為,既然數據是一種要素、資產,就一定會滿足作為要素和資產的基本的標準和屬性。圍繞著數據要素產生很多的上下游的價值鏈,從源頭的生產采集、管理、消費到價值再貢獻,以及未來的企業利潤的提升產生很多價值。
隨著產業鏈逐漸完善,會形成專業化分工,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未來整個生態將共同創造和搭建數據資產體系。神州信息在銀行的核心系統、開放銀行、數字銀行、手機銀行等方面,積累了比較多的信息化和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經驗,為未來與產業各方共建數據資產體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數據應用和數據治理相結合才能使數據資產價值真正實現。數據的治理有兩種并行的方式,一是從自下而上,另一種則是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的數據治理包括基礎的數據的采集、確權、分類處理等,我們現在做的一個產品叫做“六合上甲”,所謂“六合上甲”是可以分為“六合“和”上甲“,為金融企業提供數據資產的采集、開發、治理、分析和分享服務。
自上而下的數據治理有兩條實踐路徑:一是銀行視角,從助力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角度驅動數據治理和數據解決方案的推進;二是監管角度,從更好的去滿足監管需求,并支持未來監管進一步監管的角度上推進數據治理工作。
隨著數據治理工作的深入,產業鏈生態的變化,原來“監管與被監管”“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會逐漸轉變為“共贏”和“共研”關系。戴可解釋到,神州信息與國家金融實驗室等機構產生了很多共研成果,并與銀行客戶共同研發、創新,也產出很多有價值的成果。
數據作為一種資產,是可以定價、交易、變現的,而變現端就是在業務本身的應用和數據價值的挖掘和發揮。
數字化轉型如何衡量?
戴可認為,“入表”就是方式之一,“入表”本身就是衡量價值的過程。同時,數字化轉型在現階段圍繞著數據治理來做,未來數據要素將成為數字化的一環,數據資產將轉變成銀行或者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應該把“數據”作為整個數字化轉型過程的核心。
第二:數字化轉型,是戰略層面的問題,是一把手工程。
第三:數字化轉型,包括數據治理和管理,在不同類型的銀行應該有自己不同的路徑。
戴可提到,金融體系非常多元,有城農商行、非銀機構、國有行、股份支行等等,每家銀行的特點各不相同,數據治理、管理和數據資產的形成也有各自不同的路徑和目標,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去開展數據治理工作。
戴可指出,未來的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把核心技術、應用能夠做到極致,就是把企業長板和核心競爭力都做出來。
資產的數字化、產業數聯、智能化和無邊界將是未來數字化轉型以及數據治理的核心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