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神州控股、神州信息、神州數碼集團聯合舉辦的2022TECH數字中國技術年會“價值重構•城市轉型”主題論壇在云端隆重舉行,萬余名政府、協會、高校、企業負責人及專家學者在線觀看。
會上,神州控股宣布成立未來城市研究院,集合眾多業界頂級專家,用創新科技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研究院由中國城科會數字孿生與未來城市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段霞擔任院長,首批成員包括:相韶華、安樹偉、單峰、馮剛、金賢、吳康、吳春岐、胡進、毛琦梁、繆明月、王波、張波。
神州控股未來城市研究院院長段霞在致辭中表示,研究院將基于未來城市這一復雜智慧生命體,將數字化、孿生化、智慧化與人性化、低碳化、韌性化相匹配適應,用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科學價值引導數字化轉型,城市、鄉村、產業、人才賦能,使數字中國的城市智慧化探索更具前瞻、引領與價值。既有對城市復雜系統深入理解的先進理念與規律認識,也專注于神州控股長期深耕的城市業務優勢與陣地,同時不斷迭代新技術方法推動城市走向美好未來,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隨后,神州控股也宣布成立神州創新生態孵化基金。神州控股高級副總裁孫洋在介紹時表示,將以神州控股未來城市研究院為抓手,以神州創新生態孵化基金為支撐,希望充分發揮神州控股的專業優勢、規模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為全球數字科技領域的科研人才、創業人才搭建一個“共創、共享、共贏”的創新事業平臺,向國內外廣泛征集未來城市領域的創新項目,通過神州控股完善的產業平臺、資金平臺和服務平臺,全方位助推孵化項目加速發展,共同創建理想的未來城市。歡迎國內外創新創業者與公司聯系,神州控股將持續開放,征集優秀的創新孵化項目,與創新創業者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城市。
會上,眾多行業專家及技術大咖圍繞價值重構、城市轉型暢談,為與會者奉上一場場思想饕餮。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在《智慧城市的“生成”與“構成”》主題演講中表示,政府應關注智慧城市的公共品,為品種龐雜、日新月異的各類智慧城市商務品提供平臺。智慧城市是高技術的平臺,讓聚裂效應價值最大化,需要依靠從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從下而上的生成機制發揮重要作用。智慧城市作為科技發展不確定性最大的新領域,需要利用第三代系統論充分發揮主體的三大新機制,從全場景智慧的角度思考,從下而上地生成自適應的智慧城市。
深圳航天智慧城市系統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智慧城市聯盟主席團主席馬祥斌在《從智慧城市實踐到未來城市探索總體研究》主題演講中表示,“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技術運用和城市管理模式不斷融合的過程。用信息化手段優化提升城市資源建設,是“智慧城市”的要義所在。“未來城市”是城市智慧化的延續,依然會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能效化、生態化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
馬里蘭大學建筑規劃和歷史保護學院教授(終身)、公共政策學院中國部主任丁成日在《數字城市與城市發展》主題演講中表示,城市不是一個計算機,是有人性面的,歷史、文化、精神等內容或內涵往往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會減弱,甚至消失。智慧城市的建設應該充分考慮技術對規劃、管理、運營、基礎設施的應用價值,特別是不同發展階段與類型的城市的適用性。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群仿真模擬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吳康在《面向未來的健康城市發展方向》主題演講中,從健康城市進展、關注健康行為需求、關注社會空間公正、城市環境與健康、健康政策落地等方面系統介紹了未來健康城市的發展方向,并清晰構建出營建未來健康城市的行動路徑,構建健康城市的空間邏輯。認為可以通過建立相互交織的藍綠服務、低碳運動、功能交融、公共空間、創意場所五大網格,來建設一體化健康網格城市。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胡進在《復雜系統建模與多活性代理方法》主題演講中,系統闡述了在“互聯網+”發展大背景下,復雜信息系統完成任務往往具有多階段演變、非結構化特征、高復雜度等特點。他提出了一種面向復雜性多階段任務的多活性代理系統方法,即通過系統的多活性代理建立“系統”服務運行模型,突破弱先驗信息獲得條件下系統多主體非結構化數據處理問題。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浙江大學訪問教授、《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主編賴世剛在《復雜城市系統規劃與數字孿生的整合架構》主題演講中表示,理解城市復雜系統是改善規劃的一種方式,他用實驗仿真等復雜性分析方法,證明城市區位的選擇具有對偶性及非地方性特點,城市具備自組織的能力,進而產生自發的秩序。與仇保興先生關于智慧城市從上而下的設計構架要理解從下而上生成的復雜適應系統相呼應。
神州控股CTO沈毅在《數字技術賦能未來城市》主題演講中表示,城市發展是從以系統為中心的數字城市、到以場景為中心的智能城市,再到以人為本的未來城市。未來城市是以人為中心的多層結構城市、每層通過數字化及智能化賦能融合,更加高效服務于市民。神州控股致力于打造基于時空關系的城市操作系統,形成以統一接入層、城市數據管理平臺、智能算法平臺、應用服務支撐、城市可視化服務的五級架構。依托智數中樞燕云DaaS、Sysnet,智數孿生CIM基礎平臺、時空分析SDK、城市圖譜、可視化平臺等產品體系及數字技術,賦能未來城市。
深圳零一學院講座教授,執行院長,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相韶華在《元宇宙能給人類帶來永生嗎》主題演講中,從元宇宙的起源、身份認證、價值構建以及沉浸式體驗等方面,系統解答元宇宙是否會給人類帶來永生這一重大課題。他表示,元宇宙的發展生態包羅萬象,包含云架構、服務器與技術能力、可視化與數字孿生、人工智能、數據安全、去中心化技術、廣告技術、鏈接技術等一系列前沿技術。元宇宙市場規模巨大,各大公司正積極從用戶角度出發,在眾多賽道布局、競爭。隨著數字身份、價值構建、沉浸式體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就可以在元宇宙中實現數字永生。
南京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副院長甄峰在《未來城市場景與規劃應對》主題演講中,詳細闡述了未來城市的場景應用以及未來城市規劃的應對策略。他表示,智慧城市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不僅要有“城市大腦”,還應該具備這座城市特有的“生命軌跡”,這種軌跡將陪伴貫穿著一座智慧城市建設的始終。未來城市研究與實踐需要更多地與其他學科跨學科合作,未來城市規劃應該依托技術應用、制度創新,從新型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要求出發,強化對未來城市的綜合研究、對智慧城鄉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引導技術創新對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共享和融合的系統性支撐,通過智能化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神州控股智慧城市產品總經理王穎初在《運用時空要素構建城市知識圖譜》主題演講中,從智慧城市的現狀與需求出發,介紹了知識圖譜技術、時空要素在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領域的場景應用與重要價值。他表示,知識圖譜技術對于智慧城市建設及其相關應用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它將迅速成為智慧城市的AI應用熱點。時空要素可以將各類不同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融合在一起,解決當前數字城市建設中在數據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通過將不同數據節點中的時間和空間屬性標準化并相互關聯,能夠執行傳統上只能由ArcGIS類型的空間分析軟件執行的空間分析計算,并且能夠在這些空間分析算法中集成時間分析和普通的業務分析。
神州控股智慧產業鏈軟件及智能化部門總監龔志峰在《神州控股倉儲作業中的自動化實踐》主題演講中,介紹了傳統物流至全流程自動化的演變,并就自動化收貨入庫、自動化高密度存儲、智能化揀選、智能化出庫、技術大腦、機器視覺、數字孿生等自動化與先進技術應用做了詳細闡述。他表示,通過自動化設備的引入,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勞動強度,起到很好的降本增效;減少人為參與度,機械化程度高,進而提高作業準確度;同時具備高系統彈性和高倉儲利用率。進而促使投資回報周期縮短到0.3-3年,并具備可隨業務和體量增加,適時進行拓展和搬倉。
最后,神州控股未來城市研究院院長、中國城科會數字孿生與未來城市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段霞在主題為《面向未來的城市數字化轉型與價值重構》的閉幕演講中表示,今天的論壇只是一個起點,需要不斷地跨界、對話與融合。城市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許多數字鴻溝,一個個數字鴻溝的跨越,將意味著擁有更強的數據處理能力、更大的行業競爭優勢,以及企業本身的轉型能力與速度。數字鴻溝的跨越也需要更多的企業、學界、業務領域的專家通力合作,跨界融合才能夠真正解決城市復雜巨系統在數字轉型過程中遇到的非結構化、非線性、不可還原的諸多問題,才能夠真正讓我們看到城市的美好未來。神州控股未來城市研究院愿意與各界一起努力,共創數字未來。